会议日程
“光与生命科学”论坛

时 间: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9:00—11:50

地 点:上海科学会堂1号楼2楼 凡尔赛厅

主题:生命科学在光学中的基础前沿研究

主持人: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报告人机构和职务
9:00—9:30 从科技创新转化为医疗服务创新 庄松林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9:30—10:00 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交叉应用 季敏标 复旦大学教授
10:00—10:20 休息
10:20—10:50 植入式多模态神经接口、脑机融合前沿进展 何飞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10:50—11:20 光流控光镊精密生物芯片 施宇智 同济大学研究员
出席嘉宾:

朱亦鸣

朱亦鸣,教授,国防领域国家级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首届杰出人才。以实用化的太赫兹成像系统和成谱系统为主线,作为太赫兹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功申请到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太赫兹科学技术前沿(合作)、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111太赫兹精准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上海理工-莫斯科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

庄松林

庄松林,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荣誉理事。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领导的重点实验室在太赫兹技术、光学超分辨成像、微纳光学工程及医用光学工程等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著有《光学传递函数》一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

季敏标

季敏标,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201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职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5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2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研究方向集中在发展相干拉曼等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中的应用。迄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包括Scienc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并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青年专项、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等职务。

何飞

何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 2016—2021年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莱斯大学工作,2021年组建脑成像与脑机接口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植入式神经探针和光学成像方法,构建高性能生物界面并开展基础脑科学、脑疾病和脑机交互等前瞻研究。

施宇智

施宇智,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光流控光镊芯片领域,提出了多种光镊理论,设计了新型光流控芯片,实现了手性和自旋等弱光力精密测量,以及大量生物颗粒的多功能操控和检测等应用。以第一/通信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4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篇)、Light/eLight(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3篇)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9篇封面、10篇高被引/热点论文。担任《光学学报(网络版)》《光学 精密工程》等期刊编委。获Micromachines2023青年科学家奖,主持多项项目。
“光与生命科学”论坛

时 间: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9:00—11:50

地 点:上海科学会堂1号楼2楼 凡尔赛厅

主题:生命科学在光学中的基础前沿研究

主持人: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报告人机构和职务
9:00—9:30 从科技创新转化为医疗服务创新 庄松林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9:30—10:00 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交叉应用 季敏标 复旦大学教授
10:00—10:20 休息
10:20—10:50 植入式多模态神经接口、脑机融合前沿进展 何飞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10:50—11:20 光流控光镊精密生物芯片 施宇智 同济大学研究员
出席嘉宾:

朱亦鸣

朱亦鸣,教授,国防领域国家级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首届杰出人才。以实用化的太赫兹成像系统和成谱系统为主线,作为太赫兹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功申请到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太赫兹科学技术前沿(合作)、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111太赫兹精准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上海理工-莫斯科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

庄松林

庄松林,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荣誉理事。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领导的重点实验室在太赫兹技术、光学超分辨成像、微纳光学工程及医用光学工程等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著有《光学传递函数》一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

季敏标

季敏标,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201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职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5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2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研究方向集中在发展相干拉曼等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中的应用。迄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包括Scienc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并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青年专项、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等职务。

何飞

何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 2016—2021年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莱斯大学工作,2021年组建脑成像与脑机接口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植入式神经探针和光学成像方法,构建高性能生物界面并开展基础脑科学、脑疾病和脑机交互等前瞻研究。

施宇智

施宇智,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光流控光镊芯片领域,提出了多种光镊理论,设计了新型光流控芯片,实现了手性和自旋等弱光力精密测量,以及大量生物颗粒的多功能操控和检测等应用。以第一/通信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4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篇)、Light/eLight(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3篇)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9篇封面、10篇高被引/热点论文。担任《光学学报(网络版)》《光学 精密工程》等期刊编委。获Micromachines2023青年科学家奖,主持多项项目。
大会概况
会议概况
组织机构
大会相关
邀请嘉宾
会议日程
参会指南
会议住宿
联系我们
期刊风采
上海科技期刊
主编寄语
青年编委
集群化建设
期刊学术活动
视频
CopyRight ©2024上海科技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大会 - All Right Reserverd 沪ICP备150184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