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嘉宾

“光学前沿”论坛

何飞

何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 2016—2021年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莱斯大学工作,2021年组建脑成像与脑机接口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植入式神经探针和光学成像方法,构建高性能生物界面并开展基础脑科学、脑疾病和脑机交互等前瞻研究。

孙胜利

孙胜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天基红外时敏信息获取研究工作,致力于揭示特殊环境中红外探测噪声与时空相关性机理;系统研究了影响探测灵敏度的基本问题,使广域空间微弱时变信号高效捕获难题获得突破。 成果获得前沿创新专项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个人荣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和中国航天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获评上海市第十七届科技精英。

程和平

程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钙信号、线粒体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以及高端生物医学仪器的自主创制。曾获国际心脏学会“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2016)、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贝时璋杰出贡献奖(2023);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Nature Methods“ 2018年度方法”。

李栋

李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基石研究员等项目资助,主要从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与生命科学应用研究,特别是适于活体、高速、长时程、低损伤的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首创了条纹激活非线性结构光显微镜、掠入射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以及合理化深度学习超分辨成像等技术方法。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自由申请)、重点项目等,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产品化,装备“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支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光与现代农业”论坛

崔晓峰

崔晓峰,《分子植物(英文)》和《植物通讯(英文)》执行主编。2004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荣获2006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5—2007年在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带领团队将《分子植物(英文)》打造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植物科学领域顶尖期刊,最新SCI影响因子为27.5,在238本植物科学领域SCI期刊中排名全球第一,创办了《分子植物(英文)》姊妹刊《植物通讯(英文)》,最新影响因子10.5,在本领域研究类期刊中排名全球第六。

钱前

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罗利军

罗利军,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资源研究,解决了水稻高产优质与节水抗旱难以兼顾的难题,取得了节水抗旱稻从0到1的重大突破。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并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2023“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林荣呈

林荣呈,浙江省湘湖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从事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生物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hemical Biology、PNA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等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曾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及光合作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及智能植物工厂分会会长。担任《植物学报》副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Seed Biology、Modern Agriculture、New Crops等学术期刊编委。

周艳虹

周艳虹,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神农领军英才,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兼任Scientia Horticulturae主编、Vegetable Research副主编等。长期从事蔬菜生长发育调控研究,重点围绕蔬菜抗逆性、植株构型和养分吸收等的环境效应及其调控取得理论和技术突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90余篇,H指数66,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

朱新广

朱新广,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开放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21);长期开展光合作用效率基础及应用研究。由于发现提高光合效率的新途径,2013年被国际光合作用协会授予“Melvin Calvin - Andrew Benson Award”。创立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Photosynthesis and Photobiology,同国际同行共同创立in silico Plants杂志,是F1000Prime的faculty,编著《光合作用研究技术》。发表文章190多篇,被引用21000次以上,H指数60,入选Elsevier 2020—2023年中国最高被引学者名单。

“现代农业下的学科、产业与期刊发展”论坛

杨箫

杨箫,博士,《分子植物(英文)》编辑部主任,资深科学编辑,副编审,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委会副主任。2013年获得复旦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2013—2017年分别在复旦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博士后基金,并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20多篇,获得“上海科技期刊优秀青年”“中国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责任编辑”等称号,并入选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一届“海上青编”培养计划。

程宗明

程宗明,康奈尔大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荣退教授。美国园艺学会会士。2014年和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创办南京农业大学第一本英文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并任创刊主编。Horticulture Research在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2023年JIF 7.6,5次排名领域第1。2019年创办Plant Phenomics,任联合主编。Plant Phenomics 2023年JIF 7.6,排名农学领域第1。2020年创办的BioDesign Research于2021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2024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2020年创建Maximum Academic Press,现出版28本英文期刊,SCIE收录2本,ESCI收录9本,Scopus收录13本,2本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Seed Biology和Agrobiodiversity)。

刘艳

刘艳,2014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自2014年从事水产类中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先后担任《水产学报》责任编辑、英文编辑,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创刊编辑、编辑部主任等,助力《水产学报》多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奖项,创刊并运营中国第一本水产类英文科技期刊,期刊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23年英文刊在Scopus数据库中的CiteScore为7.5,进入全球水产英文科技期刊Top 10%行列。

王瑞霞

王瑞霞,《食用菌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副主编。2022年获得华东地区优秀主编荣誉称号;2023年获得中国农业期刊行业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撰写《中国食用菌生产》第四章《我国食用菌文化遗产与保护》,该套丛书2021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24年,在创刊30周年之际,组织编辑部演绎情景剧《一个新来的女编辑》,参加中国食用菌行业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彰显编辑行业创新力量。

阮辰旼

阮辰旼,环境工程专业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净水技术》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兼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数字工委会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编辑出版委副主任、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理事/秘书长,曾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优秀主编称号、上海市水务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科普创新奖、上海优秀工程咨询项目等荣誉,发表论文20余篇。

杜辉

杜辉,目前担任上海农业科学院期刊中心副主任、《上海农业科技》主编。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撰写论文二十余篇,且多篇论文获得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参与编著书籍4部,主持上海市市级课题项目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华东地区科学技术情报成果三等奖、上海科学技术情报成果三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1)。获得多项个人荣誉,如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上海市委农办系统优秀青年、全国首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三等奖等。

“光与生物医学”论坛

王琳辉

王琳辉,副编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杂志社办公室科助理,《中国癌症杂志》责任编辑。现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工作部委员。上海市民革第十五届委员会《上海民革》编委会委员。从事期刊国际数据库收录、文献检索及统计学分析等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承担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多项课题。

倪明

倪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副编审,上海市抗癌协会 秘书长,《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抗癌》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青年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先进个人、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十大医务青年。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主持基金10项,发表论文3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

王红霞

王红霞,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PI,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诊治,通过系统性的临床转化研究,发展了基于原创发现的诊疗新策略。她发现并提出了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诊疗新策略:揭示了导致耐药复发的新靶点,自主研发了靶向治疗抗体和高效抗体药物递送系统;建立了复发转移动态评估新模式;为推进关口前移,促进复发转移的早诊早治,进行了3万例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的筛查,解决中国患者BRCA突变位点不明确的问题,提高了临床检测准确率,并牵头制定专家共识、推动临床精准诊疗等。

王红阳

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家,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兼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期坚持面向临床重大需求开展引领前沿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和诊疗新技术研发两大特色。自主创新研发的肝癌诊断试剂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发现新的抑癌基因及其致病机理,为肝癌防治提供了新靶标;规模化开展我国肝癌早筛和新技术研发,解决高危人群预警、早诊分型和耐药监测问题,将“老药新用”等策略写入指南,获多项奖励。在Nature、Cell、Cancer 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杂志发表有重要影响的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周翔天

周翔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主要从事近视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控等研究,提出近视形成的巩膜缺氧学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等,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视觉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专家会员,亚太眼科学院fellow、ARVO fellow,IOVS、BJO、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Eye & Contact Lens、《中华眼科杂志》等期刊编委。已在眼科和视觉科学主流学术期刊(如Cell Metabolism、PNAS、IOV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在该领域主流杂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上发表论文2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1项,包括2项国际专利,转化3项;获得2007年度和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第四)。

高强

高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

薛蔚

薛蔚,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前列腺肿瘤、肾癌及膀胱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具有深厚造诣。与此同时,深入并系统开展了前列腺癌诊疗相关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超过200篇(30余篇IF超过1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江一舟

江一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专注于乳腺癌临床诊疗和转化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多个权威期刊(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Cell Research、Nature Genetics、Nature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担任多个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

李聪

李聪,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任教育部免疫炎症疾病创新药物基础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聚焦于脑部疾病跨尺度、多层次可视化和调控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课题20余项。发展了血脑屏障通透性调控新技术,实现不同类型药物高效入脑;创建了脑电响应探针,实现“隐匿型”癫痫致痫灶无创定位;提出肿瘤“代谢边界”定位新策略,搭建了拉曼散射智能手术导航仪器。近五年以通信作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杂志发表论文3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开设本科生课程“影像与新药开发”,该课程获上海市高校国际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

“光与生物医学”论坛

陈震

陈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市及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获得明治生命科学奖,2016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9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临床医学领域重点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11项。近5年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39篇。

余科达

余科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访问学者在美国Methodist医院肿瘤中心进修乳腺癌临床技能,并多次赴国外知名肿瘤中心交流协作。擅长乳腺癌手术治疗,重视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的保乳及重建手术,精于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局部晚期乳腺癌诊治。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因出色表现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青计划、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美国AACR国际青年医师奖金、复旦大学校长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十大医务青年称号等。临床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书籍2部。

刘冰

刘冰,编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负责159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经营、数字化等有关管理工作。兼任Journal of Bio-X Research编辑部主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期刊管理人,《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秘书长兼医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知识服务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曾长期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工作并担任编辑部主任。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如“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协出版相关费用调查研究”“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北京市科委临床研究顶层设计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关注并研究符合临床研究规律的临床研究项目评审体系的优化和规范化问题。在医学伦理学、科研评价、数字出版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

项永兵

项永兵,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目前担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负责人、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PI)、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2001—2014)、WHO癌症研究合作中心副主任(2001—2015)等。从事肿瘤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尤其是在常见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已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中文200余篇,英文400余篇)。

苏春霞

苏春霞,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执笔中国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等,以第一/通信(含共同)作者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奖(科普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一等奖、第四届上海“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1年度肿瘤科研专家提名榜呼吸系统肿瘤榜卓越创新奖等。

刘希玲

刘希玲,博士,研究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物证学研究室负责人、副主任,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访问学者,主要聚焦于复杂亲缘关系鉴定及分子年龄推断,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9项,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等研究项目13项。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赛诺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奖、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党员先锋岗。

林晓杰

林晓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射线事业部副总裁,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负责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移动C型臂设备、乳腺机和DR设备的产品研发管理和全球市场运营,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项目、上海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青年英才,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骨干主持或参与多项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具备14年X射线成像和血管介入相关产品管理、临床研究与产业化经验,作为项目核心人员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李会永

李会永,毕业于天津大学,曾任华夏证券石家庄营业部经理、石油龙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2013年收购并重组瑞柯恩,推动产品创新、技术领先。瑞柯恩现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首批159家市级重点服务包企业,在泌尿外科碎石激光治疗机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50%。用户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家医院以及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上广三级甲等标杆医院覆盖率超80%,成为中国泌尿激光“第一品牌”。

邹强

邹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编辑,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秘书长,获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以及多项优秀论文奖,主持并完成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编辑腾飞项目及上海交通大学期刊内涵建设项目(B03)。

苏盼盼

苏盼盼,副编审,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研究》责任编辑。长期从事出版学及区域国别地理学研究,主持上海市高水平期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参与国家出版基金、省部级等项目5项,发表出版学和地理学论文10余篇,出版《越南地理》等专著2部,获得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运营青年编辑”、第37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奖项。

张伊人

张伊人,公共卫生硕士,《上海预防医学》编辑部主任,同时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和会员服务工委会委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出版伦理专委会委员。从事医学期刊出版工作14年,主持期刊研究和编辑出版类课题3项;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发表健康科普文章4篇;翻译专业论文27篇。

张慧俊

张慧俊,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8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积极探索期刊数字化转型与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获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运营青年编辑”称号、第五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第一届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并入选“渝出版”首届杰出•优秀•成长青年编辑示范案例——成长青年编辑。

夏菁

夏菁,上海市医学会杂志编辑部医学编辑,202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主修中西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毕业后就职于上海市医学会杂志编辑部,担任医学编辑至今。参与2022年第五届和2023年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并进入复赛阶段。参与《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功能性胃肠病基层训练营活动,覆盖上海、江苏、江西等全国十余个省份。参与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翰笔计划重点项目。2024年报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考试。

陈昕伊

陈昕伊,副编审,复旦大学材料学硕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技术与政策学硕士,上海大学期刊社《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编辑部编辑,连续获得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优秀奖,以及第三届上海大学“工匠杯”编校技能大赛期刊专业组第一名。2015年1月—2018年5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部项目部编辑。在国内编辑学权威学术期刊《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编辑学相关论文5篇,在SSCI一区期刊Scientometrics作为独立作者发表论文、在Learned Publishing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王林佳

王林佳,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瑞士洛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在读期间共发表SCI论文3篇,C刊6篇;现就职于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担任《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

“光与生命科学”论坛

朱亦鸣

朱亦鸣,教授,国防领域国家级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首届杰出人才。以实用化的太赫兹成像系统和成谱系统为主线,作为太赫兹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功申请到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太赫兹科学技术前沿(合作)、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111太赫兹精准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上海理工-莫斯科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

庄松林

庄松林,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荣誉理事。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领导的重点实验室在太赫兹技术、光学超分辨成像、微纳光学工程及医用光学工程等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著有《光学传递函数》一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

季敏标

季敏标,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201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职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5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2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研究方向集中在发展相干拉曼等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中的应用。迄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包括Scienc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并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青年专项、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等职务。

何飞

何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 2016—2021年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莱斯大学工作,2021年组建脑成像与脑机接口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植入式神经探针和光学成像方法,构建高性能生物界面并开展基础脑科学、脑疾病和脑机交互等前瞻研究。

施宇智

施宇智,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光流控光镊芯片领域,提出了多种光镊理论,设计了新型光流控芯片,实现了手性和自旋等弱光力精密测量,以及大量生物颗粒的多功能操控和检测等应用。以第一/通信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4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篇)、Light/eLight(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3篇)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9篇封面、10篇高被引/热点论文。担任《光学学报(网络版)》《光学 精密工程》等期刊编委。获Micromachines2023青年科学家奖,主持多项项目。

“光与生命科学期刊”专题论坛

王晓峰

王晓峰,博士,编审,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长期从事科技期刊出版工作,领导创办Photonics Research、Advanced Photonics等高影响力英文期刊;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获得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奖、首届长青出版新人奖、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等奖项;社会兼职包括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Learned Publishing编委等。

贾泽军

贾泽军,副编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期刊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等。以责任作者发表SCI、CSSCI等论文26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编辑奖、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优秀主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张毓青

张毓青,中国激光杂志社《先进光子学(英文)》编辑部主任。以共同作者身份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期刊年鉴》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研究课题、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项目主要参与人。为期刊打造丰富活动及内容,包括邀约多篇综述和原创论文、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Serge Haroche教授访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Alan E. Willner教授点评等。《先进光子学(英文)》2023年影响因子20.6,在全球98种光学SCI期刊中位列第3。

鲍芳

鲍芳,编审,博士,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部主管。在Learned Publishing、《中国出版》、《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获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金笔奖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评审专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获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张伊人

张伊人,公共卫生硕士,《上海预防医学》编辑部主任,同时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和会员服务工委会委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出版伦理专委会委员。从事医学期刊出版工作14年,主持期刊研究和编辑出版类课题3项;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发表健康科普文章4篇;翻译专业论文27篇。

楚青

楚青,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情报图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第十届理事,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部主任。

于笑天

于笑天,副编审,《法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致力于推进期刊规范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及提升期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我国第一本具有自主版权的法庭科学领域英文期刊《法庭科学研究(英文)》主要创办人。发表论文数篇,出版专著《法医学汉英术语名词手册》,先后获得上海科技期刊优秀青年、华东地区优秀编辑、华东地区期刊出版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荣誉。

张瑄珺

张瑄珺,高级工程师,《应用激光》编辑部主任,近年来参与并完成了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开展先进激光应用技术开发,并获得了实际应用。期间申请专利12项,发表论文15篇。担任《应用激光》编辑部主任以来,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期刊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大幅进步,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CSCD、JST数据库和WJCI报告。曾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编辑部2024年获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海上青编“青檀”沙龙:传承与创新——新质生产力赋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

王晓宇

王晓宇,副编审,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专业领域学术出版工作,获首届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人才培养计划”支持。曾获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编辑、第五届上海市期刊青年优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先进个人、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优胜奖。一作论文获华东地区出版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市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论文。发表编辑出版类专业论文10余篇。

刘志强

刘志强,编审,《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理事长等;《学术出版研究》常务副主编,《学报编辑论丛》主编,《编辑学报》编委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学术和技术期刊组组长,教育部期刊手续论证专家组成员,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起草专家组成员。发表科技期刊编辑学论文70多篇,主编10多部论文集,主持和参与30多项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项目。

杨箫

杨箫,博士,《分子植物(英文)》编辑部主任,资深科学编辑,副编审,上海市科技期刊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获得复旦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2013—2017年分别在复旦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博士后基金,并在相关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获得上海科技期刊优秀青年、中国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责任编辑等称号,并入选上海市科技期刊协会第一届“海上青编”培养计划。

张彤

张彤,编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银牛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1年度优秀编辑,多次荣获机械工业出版社优秀期刊编辑,独立译著科普书5册。《机械工程学报》连获三届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百强报刊、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两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刘洋

刘洋,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副编审,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未来健康传播中心学术工作部副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数字出版研究》青年编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多次以第一负责人承担中国科协卓越期刊青年人才项目及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人才项目等,曾获第四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一等奖,第五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特约主持人,以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银笔奖、“十佳论文”等奖项。

夏丽云

夏丽云,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专职编辑,湖南省智能计算与语言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研究领域涉及期刊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应用等。近三年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出版广角》等CSSCI期刊发表编辑学论文多篇;在Information Sciences、Networks & Applications等人工智能领域SCI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获得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11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优秀论文奖,湖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22年、2023年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潘天昳

潘天昳,现就职于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医学》编辑部,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医学SCI论文3篇编辑工作期间,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腾飞”项目,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发表出版或医学专业学术论文6篇,主要研究方向:中文医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苏盼盼

苏盼盼,副编审,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研究》责任编辑。长期从事出版学及区域国别地理学研究,主持上海市高水平期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参与国家出版基金、省部级等项目5项,发表出版学和地理学论文10余篇,出版《越南地理》等专著2部,获得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运营青年编辑”、第37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奖项。

何卓铭

何卓铭,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助理兼中文部部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理事兼对外交流工委会主任,上海市期刊协会理事,曾获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一等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编辑,上海科技期刊优秀青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主持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择优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青年人才项目、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人才培养计划”等。

人工智能与学术出版

孙哲

孙哲,《园林》编辑部主任,带领团队完成《园林》期刊全面改版,实现从科普期刊到学术期刊的成功转型。站在全新的赛道上,攻坚克难、多措并举,联合“双一流”同济大学合作办刊,联合全国高校、研究院所风景园林学及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赋能《园林》发展,期刊质量及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

付洪韬

付洪韬,高级工程师,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学术期刊产品部副总经理,在新闻出版与传播领域有着多年技术研发经验,曾主持方正飞腾创艺、方正智汇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等多个千万级产品的研发工作。拥有出版领域多项发明专利。2016年开始带领团队研发方正鸿云学术出版解决方案,其中XML出版服务平台于2019年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目前,已有近1500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使用该系统。

胡启华

胡启华,现任开科思(Cactus Communications)中国区域总经理,超过20年媒体、出版、信息服务、临床解决方案及制药行业的从业经历,尤其在数字传播和市场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带领专业团队策划和执行众多学术出版推广计划。目前兼任中国科协开放科学促进联合体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杂志》期刊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彭劲松

彭劲松,北京欣博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1996年开始从事数据转换工作,负责汤森路透、威科、彭博社、大英图书馆、马普科学院、爱思唯尔、中华医学会、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激光杂志社、科学出版社、有科出版集团等国内外数据转换等工作。协助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制定清华大学期刊数据标准,作为执笔人完成浙江大学期刊中心数据标准制定,和中华医学会共同完成了中国科协期刊标准制定项目,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在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中宣讲国际化数字出版标准,并在多个期刊会议中宣讲从数据层面优化期刊发展的路径。熟悉国际、国内数字出版标准,持续关注和参与国内外出版行业数字化标准发展工作。

段艳芳

段艳芳,《自然杂志》编辑部主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科普专委会副主任。2010年开始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负责期刊选题策划、文章编校和宣传推广等。2017年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2022年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编辑称号。所在期刊入选2024年上海市科技期刊最美封面案例库。

刘丽

刘丽,智谱•AI学术创新中心主任,MBA工商管理硕士,具有技术、商业、学术服务的复合背景,主要负责面向期刊和学术机构的产品研发、落地应用和运营管理,致力于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理念应用于科技情报挖掘、知识传播和学术服务。

王彦丽

王彦丽,博士,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天津大学,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多年担任英文期刊责任编辑,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英文期刊运营、海外推广经验。目前,担任投必得(TopEdit)出版服务产品总监,致力于推动国内英文学术期刊的发展壮大及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一流英文期刊建设

蔡云泽

蔡云泽,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航天科技支撑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等荣誉。

张铁明

张铁明,编审,北京林业大学社会服务和综合研究部期刊中心总编辑,兼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第八届科技委学风建设与科学传播专委会委员、中国期刊协会理事。

谭玉燕

谭玉燕,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期刊编辑部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康复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老年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市衰老与退行性疾病学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擅长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诊治。

潘飞

潘飞,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助理,入选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人才计划,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铜笔奖、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等。主持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项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项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项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基础建设项目等十余项课题,相关成果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发表。

高乐旋

高乐旋,《分子植物(英文)》和其姊妹刊《植物通讯(英文)》资深科学编辑,《植物通讯(英文)》编辑部主任。2012年获复旦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上海辰山植物园担任科研助理,2015—2019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2019年加入《分子植物(英文)》和《植物通讯(英文)》。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科技项目,并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20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和综述评论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在《分子植物(英文)》、National Science Review、New Phytologist和Plant, Cell & Environment等期刊。

鲍芳

鲍芳,编审,博士,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部主管。在Learned Publishing、《中国出版》《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金笔奖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评审专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获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杨霞

杨霞,《材料研究述评(英文)》编辑部主管,高级工程师。曾负责运营英文期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GEE)和中文期刊《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曾主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课题,分别获得“优秀奖”、“一等奖”和“最具价值奖”。

第二届“海上青编腾飞”项目结题会

杨蕾

杨蕾,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致力于科技期刊的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和精品化的探索,创办了多本光学领域精品期刊,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业学科集群——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以及国内首家专业学科集群网站——中国光学期刊网中英文版,并领衔建设了科技期刊在线生产平台“科云”和光电产品在线营销平台“光电汇”。曾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上海出版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等。

吴坚

吴坚,编审,博士生导师,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主任,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教练员》3本学术期刊常务副主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期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奖、上海出版人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编辑,第15届、第16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发表SCI/SSCI/C刊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中国科协等项目。

蔡云泽

蔡云泽,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航天科技支撑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等荣誉。

刘志强

刘志强,编审,《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理事长等;《学术出版研究》常务副主编,《学报编辑论丛》主编,《编辑学报》编委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学术和技术期刊组组长,教育部期刊手续论证专家组成员,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起草专家组成员。发表科技期刊编辑学论文70多篇,主编10多部论文集,主持和参与30多项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项目。

吴民淑

吴民淑,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硕士,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等。2000年起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报》编辑部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至今,2016年起兼任《亚洲男性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带领两刊编辑团队为建立国际同行评议机制、提高稿件评审质量和周转效率、促进国际合作出版及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倪明

倪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副编审,上海市抗癌协会 秘书长,《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抗癌》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青年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委会常务委员。获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先进个人、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十大医务青年等荣誉,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主持基金10项,发表文章35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1篇。

程磊

程磊,医学博士,编审,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编辑部主任,科学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A类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项目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作中英文会议报告或讲课百余次。荣获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奖、长青出版新人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1年度优秀编辑,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人才案例遴选汇编等。

贾泽军

贾泽军,副编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期刊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等;以责任作者发表SCI、CSSCI等论文26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编辑奖、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优秀主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首届编辑人才培养与编辑实务能力提升训练营

王晓峰

王晓峰,博士,编审,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长期从事科技期刊出版工作,领导创办了Photonics Research、Advanced Photonics等高影响力英文期刊;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获得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奖、首届长青出版新人奖、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等奖项;社会兼职包括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Learned Publishing编委等。

杨蕾

杨蕾,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致力于科技期刊的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和精品化的探索,创办了多本光学领域精品期刊,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业学科集群——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以及国内首家专业学科集群网站——中国光学期刊网中英文版,并领衔建设了科技期刊在线生产平台“科云”和光电产品在线营销平台“光电汇”。曾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上海出版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等。

黄安靖

黄安靖,《咬文嚼字》主编,编审。受中国编辑学会、中宣部干部学院、中国期刊协会、上海市期刊协会以及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全国数十家专业机构及相关单位邀请,讲授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百余次。常年受聘担任中宣部出版物审读、质检专家。连续数届受聘担任中国新闻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连续数届担任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新闻出版署主办)命题专家及决赛现场裁判。

殷建芳

殷建芳,硕士,副编审,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部长,负责13种学术期刊的出版生产管理工作。“科云出版平台”的建设与运维团队主要负责人。兼任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规范与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成员。曾获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骏马奖)、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二等奖、第三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大赛第一名、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等奖项。

靳琼

靳琼,编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印刷》执行主编。中国编辑学会编辑出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编辑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字出版》编委会委员,上海市期刊协会理事,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理事。从事编辑出版教学与研究、期刊编辑、科普创作等工作。著有《动脑筋爷爷》《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科普作品20余部,作品入选人教版小学课本。

胡艳芳

胡艳芳,硕士,副编审,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高级编辑。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成员;在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上海期刊发展报告》《上海科技期刊概览》编写;曾获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二等奖、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苏岑

苏岑,硕士,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生产主管。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成员。曾获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三等奖、第三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第三名、第一届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二等奖、第六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吴领叶

吴领叶,博士,上海大学期刊社《运筹学学报(中英文)》编辑部主任。兼任上海大学出版社期刊社青联会会长、上大期刊屋负责人、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首届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人才”。

刘筱敏

刘筱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二级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基金》《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近5年主持科技部、中国科协以及院级项目10余项,从事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研诚信监测、期刊出版等相关研究工作。

吴秀娟

吴秀娟,硕士,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副部长。负责社内7种英文期刊的生产流程管理及出版质量控制。曾连续4次获得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并获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一等奖,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出题组专家,作为审读专家多次参与上海市科技期刊质量检查。

鲍芳

鲍芳,编审,博士,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部主管。在Learned Publishing、《中国出版》《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金笔奖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评审专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获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王超凡

王超凡,科睿唯安出版业务经理,负责科睿唯安大中华区期刊业务。致力于国内外英文刊物的影响力提升工作,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学/协会等开展期刊相关讲座百余次,与中国学术期刊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助力一流期刊建设,见证期刊发展历程。具有专业的期刊宣传、数据管理与分析经验,近10年服务于科技信息行业。

乔娜

乔娜,硕士,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生产主管。主持2022年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编腾飞项目“科技期刊集群化模式编校标准化建设实践”,参与2021年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编腾飞项目“对期刊出版生产效率的提升研究”。多次荣获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奖以及团队奖,其中在第三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第二名,在第五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第一名。

“光学前沿”论坛

何飞

何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 2016—2021年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莱斯大学工作,2021年组建脑成像与脑机接口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植入式神经探针和光学成像方法,构建高性能生物界面并开展基础脑科学、脑疾病和脑机交互等前瞻研究。

孙胜利

孙胜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天基红外时敏信息获取研究工作,致力于揭示特殊环境中红外探测噪声与时空相关性机理;系统研究了影响探测灵敏度的基本问题,使广域空间微弱时变信号高效捕获难题获得突破。 成果获得前沿创新专项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个人荣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和中国航天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获评上海市第十七届科技精英。

程和平

程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钙信号、线粒体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以及高端生物医学仪器的自主创制。曾获国际心脏学会“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2016)、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贝时璋杰出贡献奖(2023);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Nature Methods“ 2018年度方法”。

李栋

李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基石研究员等项目资助,主要从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与生命科学应用研究,特别是适于活体、高速、长时程、低损伤的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首创了条纹激活非线性结构光显微镜、掠入射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以及合理化深度学习超分辨成像等技术方法。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自由申请)、重点项目等,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产品化,装备“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支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光与现代农业”论坛

崔晓峰

崔晓峰,《分子植物(英文)》和《植物通讯(英文)》执行主编。2004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荣获2006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5—2007年在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带领团队将《分子植物(英文)》打造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植物科学领域顶尖期刊,最新SCI影响因子为27.5,在238本植物科学领域SCI期刊中排名全球第一,创办了《分子植物(英文)》姊妹刊《植物通讯(英文)》,最新影响因子10.5,在本领域研究类期刊中排名全球第六。

钱前

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罗利军

罗利军,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资源研究,解决了水稻高产优质与节水抗旱难以兼顾的难题,取得了节水抗旱稻从0到1的重大突破。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并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2023“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林荣呈

林荣呈,浙江省湘湖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从事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生物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hemical Biology、PNA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等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曾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及光合作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及智能植物工厂分会会长。担任《植物学报》副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Seed Biology、Modern Agriculture、New Crops等学术期刊编委。

周艳虹

周艳虹,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神农领军英才,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兼任Scientia Horticulturae主编、Vegetable Research副主编等。长期从事蔬菜生长发育调控研究,重点围绕蔬菜抗逆性、植株构型和养分吸收等的环境效应及其调控取得理论和技术突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90余篇,H指数66,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

朱新广

朱新广,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开放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21);长期开展光合作用效率基础及应用研究。由于发现提高光合效率的新途径,2013年被国际光合作用协会授予“Melvin Calvin - Andrew Benson Award”。创立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Photosynthesis and Photobiology,同国际同行共同创立in silico Plants杂志,是F1000Prime的faculty,编著《光合作用研究技术》。发表文章190多篇,被引用21000次以上,H指数60,入选Elsevier 2020—2023年中国最高被引学者名单。

“现代农业下的学科、产业与期刊发展”论坛

杨箫

杨箫,博士,《分子植物(英文)》编辑部主任,资深科学编辑,副编审,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委会副主任。2013年获得复旦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2013—2017年分别在复旦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博士后基金,并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20多篇,获得“上海科技期刊优秀青年”“中国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责任编辑”等称号,并入选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一届“海上青编”培养计划。

程宗明

程宗明,康奈尔大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荣退教授。美国园艺学会会士。2014年和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创办南京农业大学第一本英文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并任创刊主编。Horticulture Research在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2023年JIF 7.6,5次排名领域第1。2019年创办Plant Phenomics,任联合主编。Plant Phenomics 2023年JIF 7.6,排名农学领域第1。2020年创办的BioDesign Research于2021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2024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2020年创建Maximum Academic Press,现出版28本英文期刊,SCIE收录2本,ESCI收录9本,Scopus收录13本,2本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Seed Biology和Agrobiodiversity)。

刘艳

刘艳,2014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自2014年从事水产类中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先后担任《水产学报》责任编辑、英文编辑,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创刊编辑、编辑部主任等,助力《水产学报》多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奖项,创刊并运营中国第一本水产类英文科技期刊,期刊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23年英文刊在Scopus数据库中的CiteScore为7.5,进入全球水产英文科技期刊Top 10%行列。

王瑞霞

王瑞霞,《食用菌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副主编。2022年获得华东地区优秀主编荣誉称号;2023年获得中国农业期刊行业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撰写《中国食用菌生产》第四章《我国食用菌文化遗产与保护》,该套丛书2021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24年,在创刊30周年之际,组织编辑部演绎情景剧《一个新来的女编辑》,参加中国食用菌行业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彰显编辑行业创新力量。

阮辰旼

阮辰旼,环境工程专业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净水技术》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兼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数字工委会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编辑出版委副主任、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理事/秘书长,曾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优秀主编称号、上海市水务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科普创新奖、上海优秀工程咨询项目等荣誉,发表论文20余篇。

杜辉

杜辉,目前担任上海农业科学院期刊中心副主任、《上海农业科技》主编。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撰写论文二十余篇,且多篇论文获得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参与编著书籍4部,主持上海市市级课题项目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华东地区科学技术情报成果三等奖、上海科学技术情报成果三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1)。获得多项个人荣誉,如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上海市委农办系统优秀青年、全国首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三等奖等。

“光与生物医学”论坛

王琳辉

王琳辉,副编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杂志社办公室科助理,《中国癌症杂志》责任编辑。现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工作部委员。上海市民革第十五届委员会《上海民革》编委会委员。从事期刊国际数据库收录、文献检索及统计学分析等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承担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多项课题。

倪明

倪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副编审,上海市抗癌协会 秘书长,《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抗癌》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青年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先进个人、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十大医务青年。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主持基金10项,发表论文3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

王红霞

王红霞,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PI,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诊治,通过系统性的临床转化研究,发展了基于原创发现的诊疗新策略。她发现并提出了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诊疗新策略:揭示了导致耐药复发的新靶点,自主研发了靶向治疗抗体和高效抗体药物递送系统;建立了复发转移动态评估新模式;为推进关口前移,促进复发转移的早诊早治,进行了3万例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的筛查,解决中国患者BRCA突变位点不明确的问题,提高了临床检测准确率,并牵头制定专家共识、推动临床精准诊疗等。

王红阳

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家,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兼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期坚持面向临床重大需求开展引领前沿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和诊疗新技术研发两大特色。自主创新研发的肝癌诊断试剂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发现新的抑癌基因及其致病机理,为肝癌防治提供了新靶标;规模化开展我国肝癌早筛和新技术研发,解决高危人群预警、早诊分型和耐药监测问题,将“老药新用”等策略写入指南,获多项奖励。在Nature、Cell、Cancer 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杂志发表有重要影响的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周翔天

周翔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主要从事近视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控等研究,提出近视形成的巩膜缺氧学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等,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视觉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专家会员,亚太眼科学院fellow、ARVO fellow,IOVS、BJO、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Eye & Contact Lens、《中华眼科杂志》等期刊编委。已在眼科和视觉科学主流学术期刊(如Cell Metabolism、PNAS、IOV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在该领域主流杂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上发表论文2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1项,包括2项国际专利,转化3项;获得2007年度和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第四)。

高强

高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

薛蔚

薛蔚,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前列腺肿瘤、肾癌及膀胱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具有深厚造诣。与此同时,深入并系统开展了前列腺癌诊疗相关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超过200篇(30余篇IF超过1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江一舟

江一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专注于乳腺癌临床诊疗和转化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多个权威期刊(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Cell Research、Nature Genetics、Nature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担任多个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

李聪

李聪,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任教育部免疫炎症疾病创新药物基础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聚焦于脑部疾病跨尺度、多层次可视化和调控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课题20余项。发展了血脑屏障通透性调控新技术,实现不同类型药物高效入脑;创建了脑电响应探针,实现“隐匿型”癫痫致痫灶无创定位;提出肿瘤“代谢边界”定位新策略,搭建了拉曼散射智能手术导航仪器。近五年以通信作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杂志发表论文3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开设本科生课程“影像与新药开发”,该课程获上海市高校国际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

“光与生物医学”论坛

陈震

陈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市及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获得明治生命科学奖,2016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9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临床医学领域重点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11项。近5年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39篇。

余科达

余科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访问学者在美国Methodist医院肿瘤中心进修乳腺癌临床技能,并多次赴国外知名肿瘤中心交流协作。擅长乳腺癌手术治疗,重视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的保乳及重建手术,精于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局部晚期乳腺癌诊治。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因出色表现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青计划、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美国AACR国际青年医师奖金、复旦大学校长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十大医务青年称号等。临床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书籍2部。

刘冰

刘冰,编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负责159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经营、数字化等有关管理工作。兼任Journal of Bio-X Research编辑部主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期刊管理人,《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秘书长兼医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知识服务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曾长期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工作并担任编辑部主任。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如“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协出版相关费用调查研究”“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北京市科委临床研究顶层设计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关注并研究符合临床研究规律的临床研究项目评审体系的优化和规范化问题。在医学伦理学、科研评价、数字出版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

项永兵

项永兵,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目前担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负责人、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PI)、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2001—2014)、WHO癌症研究合作中心副主任(2001—2015)等。从事肿瘤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尤其是在常见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已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中文200余篇,英文400余篇)。

苏春霞

苏春霞,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执笔中国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等,以第一/通信(含共同)作者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奖(科普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一等奖、第四届上海“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1年度肿瘤科研专家提名榜呼吸系统肿瘤榜卓越创新奖等。

刘希玲

刘希玲,博士,研究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物证学研究室负责人、副主任,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访问学者,主要聚焦于复杂亲缘关系鉴定及分子年龄推断,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9项,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等研究项目13项。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赛诺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奖、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党员先锋岗。

林晓杰

林晓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射线事业部副总裁,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负责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移动C型臂设备、乳腺机和DR设备的产品研发管理和全球市场运营,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项目、上海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青年英才,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骨干主持或参与多项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具备14年X射线成像和血管介入相关产品管理、临床研究与产业化经验,作为项目核心人员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李会永

李会永,毕业于天津大学,曾任华夏证券石家庄营业部经理、石油龙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2013年收购并重组瑞柯恩,推动产品创新、技术领先。瑞柯恩现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首批159家市级重点服务包企业,在泌尿外科碎石激光治疗机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50%。用户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家医院以及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上广三级甲等标杆医院覆盖率超80%,成为中国泌尿激光“第一品牌”。

邹强

邹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编辑,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秘书长,获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以及多项优秀论文奖,主持并完成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编辑腾飞项目及上海交通大学期刊内涵建设项目(B03)。

苏盼盼

苏盼盼,副编审,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研究》责任编辑。长期从事出版学及区域国别地理学研究,主持上海市高水平期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参与国家出版基金、省部级等项目5项,发表出版学和地理学论文10余篇,出版《越南地理》等专著2部,获得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运营青年编辑”、第37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奖项。

张伊人

张伊人,公共卫生硕士,《上海预防医学》编辑部主任,同时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和会员服务工委会委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出版伦理专委会委员。从事医学期刊出版工作14年,主持期刊研究和编辑出版类课题3项;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发表健康科普文章4篇;翻译专业论文27篇。

张慧俊

张慧俊,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8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积极探索期刊数字化转型与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获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运营青年编辑”称号、第五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第一届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并入选“渝出版”首届杰出•优秀•成长青年编辑示范案例——成长青年编辑。

夏菁

夏菁,上海市医学会杂志编辑部医学编辑,202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主修中西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毕业后就职于上海市医学会杂志编辑部,担任医学编辑至今。参与2022年第五届和2023年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并进入复赛阶段。参与《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功能性胃肠病基层训练营活动,覆盖上海、江苏、江西等全国十余个省份。参与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翰笔计划重点项目。2024年报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考试。

陈昕伊

陈昕伊,副编审,复旦大学材料学硕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技术与政策学硕士,上海大学期刊社《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编辑部编辑,连续获得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优秀奖,以及第三届上海大学“工匠杯”编校技能大赛期刊专业组第一名。2015年1月—2018年5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部项目部编辑。在国内编辑学权威学术期刊《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编辑学相关论文5篇,在SSCI一区期刊Scientometrics作为独立作者发表论文、在Learned Publishing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王林佳

王林佳,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瑞士洛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在读期间共发表SCI论文3篇,C刊6篇;现就职于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担任《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

“光与生命科学”论坛

朱亦鸣

朱亦鸣,教授,国防领域国家级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首届杰出人才。以实用化的太赫兹成像系统和成谱系统为主线,作为太赫兹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功申请到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太赫兹科学技术前沿(合作)、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111太赫兹精准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上海理工-莫斯科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

庄松林

庄松林,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荣誉理事。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领导的重点实验室在太赫兹技术、光学超分辨成像、微纳光学工程及医用光学工程等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著有《光学传递函数》一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

季敏标

季敏标,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201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职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5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2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研究方向集中在发展相干拉曼等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中的应用。迄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包括Scienc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并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青年专项、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等职务。

何飞

何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 2016—2021年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莱斯大学工作,2021年组建脑成像与脑机接口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植入式神经探针和光学成像方法,构建高性能生物界面并开展基础脑科学、脑疾病和脑机交互等前瞻研究。

施宇智

施宇智,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光流控光镊芯片领域,提出了多种光镊理论,设计了新型光流控芯片,实现了手性和自旋等弱光力精密测量,以及大量生物颗粒的多功能操控和检测等应用。以第一/通信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4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篇)、Light/eLight(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3篇)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9篇封面、10篇高被引/热点论文。担任《光学学报(网络版)》《光学 精密工程》等期刊编委。获Micromachines2023青年科学家奖,主持多项项目。

“光与生命科学期刊”专题论坛

王晓峰

王晓峰,博士,编审,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长期从事科技期刊出版工作,领导创办Photonics Research、Advanced Photonics等高影响力英文期刊;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获得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奖、首届长青出版新人奖、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等奖项;社会兼职包括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Learned Publishing编委等。

贾泽军

贾泽军,副编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期刊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等。以责任作者发表SCI、CSSCI等论文26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编辑奖、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优秀主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张毓青

张毓青,中国激光杂志社《先进光子学(英文)》编辑部主任。以共同作者身份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期刊年鉴》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研究课题、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项目主要参与人。为期刊打造丰富活动及内容,包括邀约多篇综述和原创论文、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Serge Haroche教授访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Alan E. Willner教授点评等。《先进光子学(英文)》2023年影响因子20.6,在全球98种光学SCI期刊中位列第3。

鲍芳

鲍芳,编审,博士,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部主管。在Learned Publishing、《中国出版》、《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获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金笔奖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评审专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获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张伊人

张伊人,公共卫生硕士,《上海预防医学》编辑部主任,同时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和会员服务工委会委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出版伦理专委会委员。从事医学期刊出版工作14年,主持期刊研究和编辑出版类课题3项;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发表健康科普文章4篇;翻译专业论文27篇。

楚青

楚青,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情报图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第十届理事,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部主任。

于笑天

于笑天,副编审,《法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致力于推进期刊规范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及提升期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我国第一本具有自主版权的法庭科学领域英文期刊《法庭科学研究(英文)》主要创办人。发表论文数篇,出版专著《法医学汉英术语名词手册》,先后获得上海科技期刊优秀青年、华东地区优秀编辑、华东地区期刊出版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荣誉。

张瑄珺

张瑄珺,高级工程师,《应用激光》编辑部主任,近年来参与并完成了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开展先进激光应用技术开发,并获得了实际应用。期间申请专利12项,发表论文15篇。担任《应用激光》编辑部主任以来,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期刊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大幅进步,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CSCD、JST数据库和WJCI报告。曾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编辑部2024年获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海上青编“青檀”沙龙:传承与创新——新质生产力赋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

王晓宇

王晓宇,副编审,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专业领域学术出版工作,获首届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人才培养计划”支持。曾获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编辑、第五届上海市期刊青年优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先进个人、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优胜奖。一作论文获华东地区出版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市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论文。发表编辑出版类专业论文10余篇。

刘志强

刘志强,编审,《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理事长等;《学术出版研究》常务副主编,《学报编辑论丛》主编,《编辑学报》编委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学术和技术期刊组组长,教育部期刊手续论证专家组成员,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起草专家组成员。发表科技期刊编辑学论文70多篇,主编10多部论文集,主持和参与30多项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项目。

杨箫

杨箫,博士,《分子植物(英文)》编辑部主任,资深科学编辑,副编审,上海市科技期刊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获得复旦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2013—2017年分别在复旦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博士后基金,并在相关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获得上海科技期刊优秀青年、中国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责任编辑等称号,并入选上海市科技期刊协会第一届“海上青编”培养计划。

张彤

张彤,编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银牛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1年度优秀编辑,多次荣获机械工业出版社优秀期刊编辑,独立译著科普书5册。《机械工程学报》连获三届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百强报刊、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两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刘洋

刘洋,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副编审,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未来健康传播中心学术工作部副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数字出版研究》青年编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多次以第一负责人承担中国科协卓越期刊青年人才项目及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人才项目等,曾获第四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一等奖,第五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特约主持人,以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银笔奖、“十佳论文”等奖项。

夏丽云

夏丽云,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专职编辑,湖南省智能计算与语言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研究领域涉及期刊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应用等。近三年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出版广角》等CSSCI期刊发表编辑学论文多篇;在Information Sciences、Networks & Applications等人工智能领域SCI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获得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11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优秀论文奖,湖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22年、2023年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潘天昳

潘天昳,现就职于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医学》编辑部,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医学SCI论文3篇编辑工作期间,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腾飞”项目,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发表出版或医学专业学术论文6篇,主要研究方向:中文医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苏盼盼

苏盼盼,副编审,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研究》责任编辑。长期从事出版学及区域国别地理学研究,主持上海市高水平期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参与国家出版基金、省部级等项目5项,发表出版学和地理学论文10余篇,出版《越南地理》等专著2部,获得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运营青年编辑”、第37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奖项。

何卓铭

何卓铭,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助理兼中文部部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理事兼对外交流工委会主任,上海市期刊协会理事,曾获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一等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编辑,上海科技期刊优秀青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主持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择优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青年人才项目、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人才培养计划”等。

人工智能与学术出版

孙哲

孙哲,《园林》编辑部主任,带领团队完成《园林》期刊全面改版,实现从科普期刊到学术期刊的成功转型。站在全新的赛道上,攻坚克难、多措并举,联合“双一流”同济大学合作办刊,联合全国高校、研究院所风景园林学及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赋能《园林》发展,期刊质量及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

付洪韬

付洪韬,高级工程师,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学术期刊产品部副总经理,在新闻出版与传播领域有着多年技术研发经验,曾主持方正飞腾创艺、方正智汇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等多个千万级产品的研发工作。拥有出版领域多项发明专利。2016年开始带领团队研发方正鸿云学术出版解决方案,其中XML出版服务平台于2019年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目前,已有近1500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使用该系统。

胡启华

胡启华,现任开科思(Cactus Communications)中国区域总经理,超过20年媒体、出版、信息服务、临床解决方案及制药行业的从业经历,尤其在数字传播和市场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带领专业团队策划和执行众多学术出版推广计划。目前兼任中国科协开放科学促进联合体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杂志》期刊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彭劲松

彭劲松,北京欣博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1996年开始从事数据转换工作,负责汤森路透、威科、彭博社、大英图书馆、马普科学院、爱思唯尔、中华医学会、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激光杂志社、科学出版社、有科出版集团等国内外数据转换等工作。协助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制定清华大学期刊数据标准,作为执笔人完成浙江大学期刊中心数据标准制定,和中华医学会共同完成了中国科协期刊标准制定项目,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在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中宣讲国际化数字出版标准,并在多个期刊会议中宣讲从数据层面优化期刊发展的路径。熟悉国际、国内数字出版标准,持续关注和参与国内外出版行业数字化标准发展工作。

段艳芳

段艳芳,《自然杂志》编辑部主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科普专委会副主任。2010年开始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负责期刊选题策划、文章编校和宣传推广等。2017年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2022年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编辑称号。所在期刊入选2024年上海市科技期刊最美封面案例库。

刘丽

刘丽,智谱•AI学术创新中心主任,MBA工商管理硕士,具有技术、商业、学术服务的复合背景,主要负责面向期刊和学术机构的产品研发、落地应用和运营管理,致力于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理念应用于科技情报挖掘、知识传播和学术服务。

王彦丽

王彦丽,博士,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天津大学,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多年担任英文期刊责任编辑,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英文期刊运营、海外推广经验。目前,担任投必得(TopEdit)出版服务产品总监,致力于推动国内英文学术期刊的发展壮大及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一流英文期刊建设

蔡云泽

蔡云泽,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航天科技支撑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等荣誉。

张铁明

张铁明,编审,北京林业大学社会服务和综合研究部期刊中心总编辑,兼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第八届科技委学风建设与科学传播专委会委员、中国期刊协会理事。

谭玉燕

谭玉燕,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期刊编辑部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康复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老年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市衰老与退行性疾病学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擅长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诊治。

潘飞

潘飞,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助理,入选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人才计划,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铜笔奖、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等。主持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项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项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项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基础建设项目等十余项课题,相关成果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发表。

高乐旋

高乐旋,《分子植物(英文)》和其姊妹刊《植物通讯(英文)》资深科学编辑,《植物通讯(英文)》编辑部主任。2012年获复旦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上海辰山植物园担任科研助理,2015—2019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2019年加入《分子植物(英文)》和《植物通讯(英文)》。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科技项目,并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20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和综述评论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在《分子植物(英文)》、National Science Review、New Phytologist和Plant, Cell & Environment等期刊。

鲍芳

鲍芳,编审,博士,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部主管。在Learned Publishing、《中国出版》《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金笔奖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评审专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获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杨霞

杨霞,《材料研究述评(英文)》编辑部主管,高级工程师。曾负责运营英文期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GEE)和中文期刊《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曾主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课题,分别获得“优秀奖”、“一等奖”和“最具价值奖”。

第二届“海上青编腾飞”项目结题会

杨蕾

杨蕾,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致力于科技期刊的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和精品化的探索,创办了多本光学领域精品期刊,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业学科集群——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以及国内首家专业学科集群网站——中国光学期刊网中英文版,并领衔建设了科技期刊在线生产平台“科云”和光电产品在线营销平台“光电汇”。曾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上海出版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等。

吴坚

吴坚,编审,博士生导师,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主任,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教练员》3本学术期刊常务副主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期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奖、上海出版人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编辑,第15届、第16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发表SCI/SSCI/C刊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中国科协等项目。

蔡云泽

蔡云泽,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航天科技支撑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等荣誉。

刘志强

刘志强,编审,《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理事长等;《学术出版研究》常务副主编,《学报编辑论丛》主编,《编辑学报》编委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学术和技术期刊组组长,教育部期刊手续论证专家组成员,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起草专家组成员。发表科技期刊编辑学论文70多篇,主编10多部论文集,主持和参与30多项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项目。

吴民淑

吴民淑,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硕士,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等。2000年起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报》编辑部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至今,2016年起兼任《亚洲男性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带领两刊编辑团队为建立国际同行评议机制、提高稿件评审质量和周转效率、促进国际合作出版及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倪明

倪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副编审,上海市抗癌协会 秘书长,《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抗癌》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青年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委会常务委员。获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先进个人、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十大医务青年等荣誉,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主持基金10项,发表文章35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1篇。

程磊

程磊,医学博士,编审,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编辑部主任,科学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A类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项目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作中英文会议报告或讲课百余次。荣获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奖、长青出版新人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1年度优秀编辑,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人才案例遴选汇编等。

贾泽军

贾泽军,副编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期刊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等;以责任作者发表SCI、CSSCI等论文26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编辑奖、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优秀主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首届编辑人才培养与编辑实务能力提升训练营

王晓峰

王晓峰,博士,编审,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长期从事科技期刊出版工作,领导创办了Photonics Research、Advanced Photonics等高影响力英文期刊;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获得上海出版新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奖、首届长青出版新人奖、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等奖项;社会兼职包括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Learned Publishing编委等。

杨蕾

杨蕾,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致力于科技期刊的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和精品化的探索,创办了多本光学领域精品期刊,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业学科集群——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以及国内首家专业学科集群网站——中国光学期刊网中英文版,并领衔建设了科技期刊在线生产平台“科云”和光电产品在线营销平台“光电汇”。曾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上海出版人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出版先进个人等。

黄安靖

黄安靖,《咬文嚼字》主编,编审。受中国编辑学会、中宣部干部学院、中国期刊协会、上海市期刊协会以及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全国数十家专业机构及相关单位邀请,讲授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百余次。常年受聘担任中宣部出版物审读、质检专家。连续数届受聘担任中国新闻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连续数届担任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新闻出版署主办)命题专家及决赛现场裁判。

殷建芳

殷建芳,硕士,副编审,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部长,负责13种学术期刊的出版生产管理工作。“科云出版平台”的建设与运维团队主要负责人。兼任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规范与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成员。曾获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骏马奖)、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二等奖、第三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大赛第一名、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等奖项。

靳琼

靳琼,编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印刷》执行主编。中国编辑学会编辑出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编辑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字出版》编委会委员,上海市期刊协会理事,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理事。从事编辑出版教学与研究、期刊编辑、科普创作等工作。著有《动脑筋爷爷》《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科普作品20余部,作品入选人教版小学课本。

胡艳芳

胡艳芳,硕士,副编审,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高级编辑。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成员;在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上海期刊发展报告》《上海科技期刊概览》编写;曾获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二等奖、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苏岑

苏岑,硕士,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生产主管。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专家组成员。曾获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三等奖、第三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第三名、第一届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二等奖、第六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吴领叶

吴领叶,博士,上海大学期刊社《运筹学学报(中英文)》编辑部主任。兼任上海大学出版社期刊社青联会会长、上大期刊屋负责人、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首届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海上青编人才”。

刘筱敏

刘筱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二级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基金》《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近5年主持科技部、中国科协以及院级项目10余项,从事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研诚信监测、期刊出版等相关研究工作。

吴秀娟

吴秀娟,硕士,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副部长。负责社内7种英文期刊的生产流程管理及出版质量控制。曾连续4次获得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并获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一等奖,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出题组专家,作为审读专家多次参与上海市科技期刊质量检查。

鲍芳

鲍芳,编审,博士,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部主管。在Learned Publishing、《中国出版》《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金笔奖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评审专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获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王超凡

王超凡,科睿唯安出版业务经理,负责科睿唯安大中华区期刊业务。致力于国内外英文刊物的影响力提升工作,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学/协会等开展期刊相关讲座百余次,与中国学术期刊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助力一流期刊建设,见证期刊发展历程。具有专业的期刊宣传、数据管理与分析经验,近10年服务于科技信息行业。

乔娜

乔娜,硕士,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生产主管。主持2022年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编腾飞项目“科技期刊集群化模式编校标准化建设实践”,参与2021年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编腾飞项目“对期刊出版生产效率的提升研究”。多次荣获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奖以及团队奖,其中在第三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第二名,在第五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第一名。
大会概况
会议概况
组织机构
大会相关
邀请嘉宾
会议日程
参会指南
会议住宿
联系我们
期刊风采
上海科技期刊
主编寄语
青年编委
集群化建设
期刊学术活动
视频
CopyRight ©2024上海科技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大会 - All Right Reserv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