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
陈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市及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获得明治生命科学奖,2016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9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临床医学领域重点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11项。近5年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39篇。
余科达
余科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访问学者在美国Methodist医院肿瘤中心进修乳腺癌临床技能,并多次赴国外知名肿瘤中心交流协作。擅长乳腺癌手术治疗,重视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的保乳及重建手术,精于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局部晚期乳腺癌诊治。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因出色表现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青计划、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美国AACR国际青年医师奖金、复旦大学校长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十大医务青年称号等。临床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书籍2部。
刘冰
刘冰,编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负责159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经营、数字化等有关管理工作。兼任Journal
of Bio-X
Research编辑部主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期刊管理人,《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秘书长兼医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知识服务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曾长期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工作并担任编辑部主任。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如“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协出版相关费用调查研究”“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北京市科委临床研究顶层设计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关注并研究符合临床研究规律的临床研究项目评审体系的优化和规范化问题。在医学伦理学、科研评价、数字出版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
项永兵
项永兵,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目前担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负责人、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PI)、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2001—2014)、WHO癌症研究合作中心副主任(2001—2015)等。从事肿瘤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尤其是在常见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已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中文200余篇,英文400余篇)。
苏春霞
苏春霞,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执笔中国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等,以第一/通信(含共同)作者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奖(科普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一等奖、第四届上海“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1年度肿瘤科研专家提名榜呼吸系统肿瘤榜卓越创新奖等。
刘希玲
刘希玲,博士,研究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物证学研究室负责人、副主任,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访问学者,主要聚焦于复杂亲缘关系鉴定及分子年龄推断,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9项,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等研究项目13项。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赛诺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奖、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党员先锋岗。
林晓杰
林晓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射线事业部副总裁,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负责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移动C型臂设备、乳腺机和DR设备的产品研发管理和全球市场运营,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项目、上海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青年英才,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骨干主持或参与多项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具备14年X射线成像和血管介入相关产品管理、临床研究与产业化经验,作为项目核心人员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李会永
李会永,毕业于天津大学,曾任华夏证券石家庄营业部经理、石油龙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2013年收购并重组瑞柯恩,推动产品创新、技术领先。瑞柯恩现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首批159家市级重点服务包企业,在泌尿外科碎石激光治疗机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50%。用户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家医院以及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上广三级甲等标杆医院覆盖率超80%,成为中国泌尿激光“第一品牌”。
邹强
邹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编辑,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秘书长,获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编辑,以及多项优秀论文奖,主持并完成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编辑腾飞项目及上海交通大学期刊内涵建设项目(B03)。
苏盼盼
苏盼盼,副编审,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研究》责任编辑。长期从事出版学及区域国别地理学研究,主持上海市高水平期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参与国家出版基金、省部级等项目5项,发表出版学和地理学论文10余篇,出版《越南地理》等专著2部,获得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运营青年编辑”、第37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奖项。
张伊人
张伊人,公共卫生硕士,《上海预防医学》编辑部主任,同时担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和会员服务工委会委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出版伦理专委会委员。从事医学期刊出版工作14年,主持期刊研究和编辑出版类课题3项;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发表健康科普文章4篇;翻译专业论文27篇。
张慧俊
张慧俊,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任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8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积极探索期刊数字化转型与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获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优秀运营青年编辑”称号、第五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第一届上海市期刊编校知识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并入选“渝出版”首届杰出•优秀•成长青年编辑示范案例——成长青年编辑。
夏菁
夏菁,上海市医学会杂志编辑部医学编辑,202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主修中西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毕业后就职于上海市医学会杂志编辑部,担任医学编辑至今。参与2022年第五届和2023年第六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并进入复赛阶段。参与《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功能性胃肠病基层训练营活动,覆盖上海、江苏、江西等全国十余个省份。参与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翰笔计划重点项目。2024年报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考试。
陈昕伊
陈昕伊,副编审,复旦大学材料学硕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技术与政策学硕士,上海大学期刊社《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编辑部编辑,连续获得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个人优秀奖,以及第三届上海大学“工匠杯”编校技能大赛期刊专业组第一名。2015年1月—2018年5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部项目部编辑。在国内编辑学权威学术期刊《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编辑学相关论文5篇,在SSCI一区期刊Scientometrics作为独立作者发表论文、在Learned
Publishing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王林佳
王林佳,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瑞士洛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在读期间共发表SCI论文3篇,C刊6篇;现就职于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担任《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